基护
p
(一)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二)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三)护理
1.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更需慎重。
2.处理:
①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果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病人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
③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稳定病人紧张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但加压时要确保动脉血仍可通过,且须每5~10分钟轮流放松每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⑤静脉放血~ml也是一种有效减少回心血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应慎用,贫血者应禁忌采用。
p
(一)原因
1.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2.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二)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护理
1.预防: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②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适当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③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2.处理:
①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②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③中药治疗。将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
④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内科
p
1.疾病预防指导
①保将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坚持体有运动,增加机体免疫力。
②多饮水勤排尿是预防尿路感染最简便而有效的措施。
③注意个人卫生,尤其女性,要注意会阴部及肛周皮肤的清洁,特别是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学会正确清洁外阴部的方法。
④与性生活有关的反复发作者,应注意性生活后立即排尿。
⑤膀胱—输尿管反流者,需要“二次排尿”,即每次排尿后数分钟再排尿一次。
2.疾病知识指导:①告知病人尿路感染的病因、疾病特点和治愈标准;②教会病人识别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生尽快诊治。
3.用药指导:嘱病人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勿随意停药,并按医嘱定期随访。
p
一、纠正高血钾治疗要点:最有效的方法为血液透析治疗。
当血钾超过6.5mmol/L,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增宽等异常变化时,应予以紧急处理。
①10%葡萄糖酸钙10~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不少于5分钟),以拮抗钾离子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②5%碳酸氢钠~ml静滴,以纠正酸中毒并促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③50%葡萄糖液50~ml加普通胰岛素6~12U缓慢静滴,以促进糖原合成,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④可用离子交换树脂15~30g口服,每天3次,但起效慢,不作为高钾血症的急救措施。
二、护理诊断及措施
1.体液过多与GFR下降致水钠潴留、水摄入控制不严引起的容量过多有关。
(1)休息与体位: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下肢水肿者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维持与监测水平衡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严密观察病人有无体液过多的表现:①皮肤、黏膜水肿;②体重每天增加0.5kg;③无失盐基础上血清钠浓度偏低;④中心静脉压高于12cmH2O(1.17kPa);⑤胸部X线显示肺充血征象;⑥无感染征象基础上出现心率快、呼吸急促、血压增高、颈静脉怒张。
2.潜在并发症: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1)监测并及时处理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①监测血清钾、钠、钙等电解质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②密切观察有无高钾血症的征象,如脉律不齐、肌无力、感觉异常、恶心、腹泻、心电图改变(T波高尖、S-T段压低、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QRS波宽大畸形、心室颤动甚至心脏骤停)等。
血钾高者应限制钾的摄入,少用或不用富含钾的食物,如紫菜、菠菜、苋菜、薯类、山药、坚果、香蕉、香菇、榨菜等。
预防高钾血症的措施还包括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禁止输入库存血等。
③限制钠盐摄入。
④密切观察有低钙血症的征象,如指(趾)口唇麻木,肌肉痉挛、抽搐,心电图改变(Q-T间期延长、ST段延长)等。
如发生低钙血症,可摄入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并可遵医嘱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等,急性低钙血症需静脉使用钙剂。
(2)观察治疗效果
密切观察病人临床症状、尿量、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如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尿量增加、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病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限制蛋白质摄入、透析和原发疾病等因素有关。
(1)饮食护理
①给予充足热量、优质蛋白饮食,控制水、钠、钾的摄入量。
②每天供给35kcal/kg(kJ/kg)热量,其中2/3由碳水化合物提供,1/3由脂类提供,以减少机体蛋白质分解。。
③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为0.8~1.0g/(kg.d),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④优先经胃肠道提供营养支持,少量多餐,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不能经口进食者可用鼻饲或肠外营养。
(2)监测营养状况:监测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是否改善,如血浆清蛋白等。
4.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降低及透析等侵入性操作有关。(详见慢性肾衰竭)
三、其他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DIC、多脏器衰竭。
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治疗、病情监测及饮食管理相关知识。
外科
(P)
1.主要临床表现:
(1)疼痛
(2)血尿:多为镜下血尿,有些病人以活动后出现镜下血尿为其唯一的临床表现。
(3)膀胱刺激症状。
(4)排石:是尿石症的有力证据。
(5)感染和梗阻。
2、常见护理诊断
(1)疼痛与结石刺激引起的炎症、损伤及平滑肌痉挛有关
(2)潜在并发症感染、“石街”形成
(3)知识缺乏缺乏预防尿石症的知识
3、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①缓解疼痛:休息、局部热敷,作深呼吸、放松,遵医嘱应用解痉止痛药物,并观察疼痛的缓解情况。
②鼓励病人大量饮水、多活动。
③观察尿液的颜色与性状、监测体温、尿中白细胞数,及早发现感染征象;观察结石排出情况。
(二)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护理p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嘱病人术中不能随意变换体位。
(2)术前准备:
①术前3日忌食产气食物,术前1日口服缓泻药,术晨禁饮食;
②教病人练习手术配合体位、固定体位,以确保碎石定位的准确性;
③术晨行泌尿系统X线复查,了解结石是否移位或排出,复查后用平车接送病人,以免结石因活动再次移位。
术后护理
1.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0ml可根据出汗量适当增减饮水量,促进排石。
2.取有效体位、促进排石:术后卧床休息6h;若病人无全身反应及明显疼痛,适当活动、变换体位,可增加输尿管蠕动、促进碎石排出。
①肾结石碎石后一般取健侧卧位。
②结石位于中肾盏、肾盂、输尿管上段,碎石后取头高脚低位,上半身抬高。
③结石位于肾下盏,碎石后取头低位。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和记录碎石后排尿及排石情况。可用纱布过滤尿液,收集结石碎渣作成分分析;定时摄腹部平片观察结石排出情况。若需再次治疗,间隔时间不少于7日。
4.并发症的护理
1)血尿:碎石术后多数病人出现暂时性肉眼血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2)发热:感染性结石病人,由于结石内细菌播散而引起尿路感染,往往引起发热。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高热者采用降温措施。
3)疼痛:结石碎片或颗粒排出可引起肾绞痛,应给予解痉止痛等处理。
4)“石街”形成
①原因: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碎石过多地积聚于输尿管与男性尿道内没有及时排出,可引起“石街”,阻碍尿液排出。
②表现:病人有腰痛或不适,有时可合并继发感染。如果“石街”形成2周后不及时处理肾功能恢复将会受到影响。
③处理:1)较大的肾结石进行体外冲击波碎万方前规留置双J管以预防“石街”形成无感染的“石街”可继续用体外冲击波碎石;2)对于有感染迹象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待感染控制后,用输尿管镜碎石将结石击碎排出。
p
1.饮食指导
①嘱病人大量饮水。
②根据结石成分、代谢状态调节饮食含钙结石者应合理摄入钙量。
草酸盐结石病人应限制浓茶、菠菜、巧克力、草莓、麦麸、芦笋和各种坚果(松子、核桃、板栗等)
尿酸结石者不宜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限制各种肉类和鱼虾等高蛋白的食物;胱氨酸结石,主要限制富含蛋氨酸的食物,包括蛋、奶、花生等。
2.药物预防
草酸盐结石病人可口服维生素B6以减少草酸盐排出口服氧化镁可增加尿中草酸盐的溶解度
尿酸结石病人可口服别嘌醇和碳酸氢钠,以抑制结石形成。
3.特殊性预防
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必须摘除腺瘤或增生组织。
鼓励长期卧卧床者多活动,防止骨脱钙,减少尿钙排出。尽早解除尿路梗阻、感染、异物等因素。
P
1.临床表现
(1)休克: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损伤,常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2)疼痛:前尿道损伤表现为排尿痛,后尿道损伤表现为下腹痛。
(3)尿道出血
2.并发症:休克、尿外渗及血肿。
3.常见护理诊断
(1)恐惧与焦虑与外伤打击、害怕手术和担心预后有关
(2)组织灌流量改变与创伤、骨盆骨折引起的大出血有关
(3)排尿困难与尿道损伤引起的局部水肿或尿道括约肌痉挛、尿道狭窄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4.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维持体液平衡、保证组织有效灌流量。
3.密切观察病情:定时测量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准确记录其尿量;遵医嘱及时输液,必要时输血。
4.感染的预防与护理①嘱病人勿用力排尿;②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敷料浸湿时应及时更换;③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鼓励病人多饮水;④早期发现感染征象。
5.骨盆骨折者须卧硬板床,勿随意搬动,以免加重损伤。
6.术前准备:有手术指征者,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紧急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引流管护理
(1)尿管:妥善固定;有效牵引;引流通畅;预防感染;拔管;尿道会师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般为4~6周。
(2)膀胱造痰管:按引流管护理常规作好相应的护理;膀胱造痰管留置10天左右拔除。
2.尿外渗区切开引流的护理:保待引流通畅;定时更换伤口浸湿敷料;抬高阴囊,利于外渗尿液的吸收,促进肿胀消退。
(三)健康教育
1.定期行尿道扩张术
2.自我观察:若发现有排尿不畅、尿线变细、滴沥、尿液混浊等症状,可能为尿道狭窄,医院诊治。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