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结石原因
膀胱结石饮食
膀胱结石医院
中医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疗法
膀胱结石特征

绝了做胸外科手术不插管当天可出院,这

有约君说

9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第一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签约仪式,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同建设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综合类的区域医疗中心和6个专科类的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分级诊疗,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

广州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成为广东省入选国家医学中医院,将建设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提起矗立在珠江北岸、解放桥脚、医院,老广州人亲切地叫它“医院”。

这座始建于年、落成于年的百年老院,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几经调整,先后易名为“广州市医院”“医院”,年归属为医院,年更名为“广医院”,年随广州医科大学再次更名,开启“广州医院”新征程。

虽然数度易名,但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家百年老院默默守护着数代广州人的健康——在“医院”时期服务劳苦大众,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勇挑重担而广为人知,如今正以创新驱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国内外呼吸疾病诊治领域的“排头兵”。

呼吸疾病诊治领域的“排头兵”

在《医院排行榜》中,广医一院连续9医院,呼吸专科更是连续9年居国内专科排名之首,成为当之无愧的呼吸疾病诊治领域的“排头兵”。

人们至今仍记得年,那场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席卷全球,时任广州呼研所所长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代表广医一院向广东省卫生厅主动提出:“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

钟南山院士(右一)、黎毅敏教授(左一)诊治非典病人

当时,钟南山院士除了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还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非典”过后,在甲流、人感染禽流感、MERS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钟南山院士继续带领广医一院的医护团队奋战在一线,在成功抢救一名名患者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在国内建立起一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预警网络,做到及时发现、诊断、隔离,及早治疗,极大地增强了我国抵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使一些传染性疾病在初始阶段就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广医一院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方面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特别是在慢阻肺诊治方面,钟南山院士、冉丕鑫教授团队首次在国际上证实在COPD无症状期早诊早治,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并延缓甚至逆转病程发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他们牵头中国地区多中心参与国际的一项早期哮喘干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按需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能明显有助于提高哮喘的良好控制率,降低急性发作风险,为哮喘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两项研究成果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钟南山院士登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主讲慢阻肺的防与治

医疗研发创新该从何入手?

临床需求就是创新的动力!

“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医一院呼吸疾病研究院院长何建行教授坦言,医生的使命到了今天,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是要在治愈疾病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医院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医学中心,除了学习国外的新技术,更要结合国情开展自主研发。

“钟南山院士说得很对,临床需求就是我们科研的方向,是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的动力。”在胸外科领域耕耘了30多年的何建行,是我国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今年1月8日,何建行领衔所创的全链条肺癌个体化微创根治手术体系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年轻时就经常被老教授们评价为喜欢异想天开的他,至今没停止过各种“异想天开”的创新尝试,而每一次“异想天开”,灵感都源自病人病情的需要。

有一次查房,一位老伯正在大口喝汤,见到何建行来了,突然泪流满面地说:“原来鸡汤这么好喝!”何建行诧异:不就是喝碗鸡汤,这不是很普通的事吗?原来,由于肺部疾病导致呼吸困难,老人已经多年没能大口大口地喝汤了。何建行用微创技术不但帮他去除了病痛还恢复很快,老人再次品尝到久违的美味才这么激动。

这事给何建行很大的触动:微创手术成功避免了传统手术“开膛剖腹”式的大切口,手术时间也缩短了,但麻醉时间仍然很长,导致病人恢复慢;另外,手术刀口虽然不痛了,但各种引流管仍留在病人身体里,术后的疼痛依然揪心牵肺。除了微创,能否实现无管手术,并且缩短麻醉时间?

经过不断的摸索,年何建行带领团队研究出了“高选择自主呼吸”麻醉方法,手术做哪个部位,就“麻”哪个部位。因为不用“全麻”,麻醉药物副作用降低了,病人术后恢复时间也大为缩短。

同一年,何建行又提出了“无管化”微创手术的理念,并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自主呼吸麻醉下微创胸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中不需气管插管,术后不用留胸管和导尿管,不仅减轻术后的疼痛与不适,也降低了感染风险。

术后4小时内,病人就能进食并下床行走,有部分患者甚至手术当天就达到出院标准,真正实现了胸外科手术“日间化”。目前,广医一院全部手术科室都已成功应用“无管”微创技术。

何建行教授(右一)在开展裸眼3D“无管”手术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构筑4个国家级平台

为了向全世界推荐新的手术理念,年12月7日,何建行的团队在广医一院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无管化”胸外科微创手术培训班,让来自国内外的多位胸外科专家现场观摩的同时,还通过网络面向全球胸外科医生进行直播。

如今,“无管化”快速康复的手术理念得到了业内的认可。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丹麦、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的胸外科专家纷纷前来“取经”。医院的胸外科专家在现场观摩后,回去即组织了院内大讨论,一个月内就开展了这一技术。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广医一院就在全国率先吹响了“微创”的号角。年,泌尿外科专家吴开俊教授学成归国,带领广医一院泌尿外科团队举办了全国第一次“腔内泌尿外科学习班”,并在会上完成了我国第一例经皮肾镜取石术,由此将经皮肾镜技术引入中国,年在世界上最早开创性地开展了经皮肾微造瘘术以及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

广医一院人的努力,为几乎空白的中国微创外科书写上新的一页,对我国微创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年来,该院更将“微创”及“无创”理念向多学科进一步延伸,该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曾国华教授发明了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手术。

与传统的微创手术相比,这种新的术式创孔从8毫米缩到最小只有3毫米,手术时间缩短30分钟左右,结石取净率明显提高,出血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人住院从7到10天缩短到当天便可出院。这项技术和相关产品已经取得了中国、欧盟等国的专利,在国内超过家医院应用,并远销至欧洲、中东等地。

曾国华教授(左三)在国外做手术演示

而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方面,广医一院专家在国际首创非DSA经颈静脉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不使用造影剂,无需放射线,术后几乎不留疤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患者的创伤。

在创新驱动下,广医一院多学科的发展齐头并进,呼吸内科、变态反应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优势学科更是从过去同行的“跟跑者”“并跑者”,发展成国内外同行的“领跑者”。

而作为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南山学院,广医一院还承担着广州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学生的理论授课和教学工作,临床医学专业拥有室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9间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

多年来,医院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包括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南粤优秀教师7人及一大批优秀的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医、教、研三位一体齐发力,广医一院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医院“登峰计划”

创新解决了发展的源动力,为这家百年老院增添了新活力和底气。近年来,立足于现有空间为百姓健康服务的基础上,广医一院不断开拓发展,海印院区、交运院区以及正在筹建的广州呼吸中心、珠海横琴项目,形成了熠熠生辉的“多院区一体化”发展态势,驶入发展快车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年7月7日省市共建重点项目广州呼吸中心在荔湾区大坦沙正式奠基开工,这医院(医院,床位数张)、培训基地、转化医学、基础实验等一体功能,建成国际上呼吸疾病医、教、研、产的科技龙头。

根据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发布的“医院科技量值”,广医一院呼吸内科稳居全国第一,变态反应科居全国第二,胸外科居国内第三。同一年,广医一院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医院“登峰计划”首批建设单位。

广医一院是全国、全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紧急医疗救援的主战场之一,承担着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在近几年国家、广东省防治H7N9、H5N6、H1N1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中,担当大任,在救治重症病例、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探索病原和防治措施等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医一院有:

4个“国字号”平台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7个国家级重点专科

呼吸内科、变态反应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中医肺病专科

21个省级重点专科

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感染病科、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变态反应科、肿瘤科、中医肺病专科、耳鼻喉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临床护理

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2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近百项国际国内首创医疗技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不仅让国民身体素质持续提高,更让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而我们的期盼,也已从“能看病”发展为“看好病”、乃至“不得病”。

今年,也是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栏目创办10周年。10年间,我们坚守着健康中国的理念,让名医大咖从报纸上“走”下来,为千万读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十年磨一“剑”,今年,广州日报健康有约有一份特殊的礼物要给你——

不生病的活法

70位名医的健康忠告:

这本书集结了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十年精华,荟萃了邓铁涛、钟南山、侯凡凡、禤国维、周岱翰、余学清、吴一龙、徐瑞华等70多位名医国手的防病治病妙招精华,以大众常见病、多发病为线,用权威的观点、科学的方法、通俗的语言让你科学认识疾病、快速掌握防病治病的钥匙,揭开“不生病”“少生病”“早治愈”的奥秘。

癌症可以预防吗?

高血压怎么降?

糖尿病如何吃?

冠心病要不要放支架?

中风康复怎么做?

颈肩腰腿痛怎么办?

年龄大了要“二孩“要怎么准备?

……

这些常见病的答案,

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

点击这里订购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通讯员茹志娜、韩文青

编辑/李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jieshi.com/pgjstz/10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