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的总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本病的行成与环境因素、全身性病变及泌尿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其典型临床表现可见腰腹绞痛、血尿,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梗阻和感染的症状。
行成因素
流行病学因素1、性别和年龄:男女比例为3:1,尿路结石好发于25岁~40岁之间的人群。
2、职业:高温作业的人和坐着工作的人比手工操作的多。
3、地理环境:山区、沙漠和热带地域尿石症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南方泌尿外科诊治病人以尿石症为最多,而在北方只占10%~15%。
4、饮食和营养:饮食中大量摄入动物蛋白、精制糖,可增加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其他如脂肪、嘌呤、草酸、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会影响尿结石的形成。
5、水分摄入:水的摄入量与损失量失衡有利于尿结石的形成。
6、疾病:有些尿结石的形成与遗传性疾病有关,如胱氨酸尿症、家族性黄嘌呤尿等。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蹄铁形肾、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髓质海绵肾和下尿路畸形等,也与尿石症形成密切相关。
尿液改变1.形成尿结石的物质如钙、草酸或尿酸排出增加。
2.尿pH改变影响结石形成。碱性尿易形成磷酸盐沉淀;酸性尿易形成尿酸和胱氨酸结晶。
3.尿量减少,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
4.尿中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的物质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酸性粘多糖等。
5.尿路感染时尿基质增加,使晶体粘附。
泌尿系解剖结构异常尿路梗阻可使尿液滞留,导致晶体或基质在该部位形成沉积。
中医理论
中医称尿石症为“石淋”、“沙淋”、“血淋”。
肾虚和下焦湿热,其中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肾纳气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肾虚气化不利,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使水湿邪热蕴结于肾和膀胱。湿热蕴结,煎熬日久,行成砂石;沙石阻塞尿路,不通则痛;热伤血络则出现血尿。肾虚、湿热以及气、血、痰、湿交阻为其基本病理变化。湿热阻滞气机,气机运行不畅,血脉经络不通,腰腹疼痛即作;热伤血络,血溢脉外,下走阴窍,则出现血尿;湿热蕴结膀胱,则尿频急涩痛;脾肾亏虚,水湿不化,痰瘀交阻,可出现肾积水、肾功能受损。
治疗
医院的专家根据泌尿系结石的不同临床分型推荐了治疗方法:
下焦湿热:
突然发病,小便刺痛艰难,有时尿流中断,尿中时有砂石,或腰际疼痛,小腹剧痛,小便短赤或血尿,或伴见发热、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草、金钱草、鸡内金、威灵仙、郁金、海金砂、茯苓、泽泻等。
1下焦瘀滞:
腰腹胀痛,小腹胀满或疼痛,小便不畅或尿血,面色黧黑或萎黄不华,肌肤甲错,胁肋胀痛,口苦咽干,舌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治法:行气化瘀,通淋排石。
方药:沉香散合五淋散加减:沉香、乌药、郁金、枳壳、当归、赤芍、桃仁、王不留行、金钱草、海金砂、牛膝、瞿麦;
胀痛明显者加三棱、莪术。口苦咽干加柴胡、黄芩。口渴加石斛。胁痛加佛手。绞痛发作者加大量白芍、甘草;便干加大黄(同煎)。血瘀明显加穿山甲(醋炙)、鳖甲(醋炙)、皂角刺。血瘀日久、肾气不足者加胡桃肉(嚼服)。
2肾气亏虚:
腰背疼痛,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排尿无力,面色苍白,精神倦怠,气短声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脾益气,通淋排石。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四苓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猪苓、泽泻、茯苓、鸡内金、海金砂。
气虚甚者重用黄芪;纳呆便溏加山药、薏苡仁;血尿者加三七粉、琥珀粉冲服。
3肾阴亏虚:
腰膝酸软,小便淋漓不畅,时有砂石排出,头晕目眩五心烦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唇干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通淋排石。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山萸肉、熟地、茯苓、牛膝、泽泻、丹皮、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五心烦热可加地骨皮、柏子仁;潮热盗汗加银柴胡、地骨皮、生龙牡;头晕目眩加夏枯草、菊花;咽干口渴加麦冬、生地、沙参。
4每日秘方
冬天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用瑶药五爪灵芝汤给身体增加正气!
每日秘方
瑶药降压足疗粉,帮助调理血压疗效好!
养生好物
这样养生茶可以帮你保持年轻、延缓衰老哦!
每日秘方
化腐清创膏,修复褥疮等难愈合伤口疗效好
养生好物
冬季咳嗽痰多食疗方
秘方汇会从各家中医(民族)医院搜集大家关心的各种秘方,并向大家分享,我们致力于搜寻真实有效的秘方。点击下方北京中科曝光民间偏方治白癜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