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需要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确定出血部位发生在肾脏、输尿管、膀胱还是尿道,并找出引起出血的病因。CT检查可用于血尿的定位与定性诊断。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后尿道进行CT平扫时,其内高密度提示结石,形态异常可提示肿瘤;依据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内的积血区域不同可推断出血来源,发现脂肪样低密度可提示错构瘤。CT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判断肿瘤性质与供血特征;核磁共振与CT的价值类似,但是对结石和钙化显示不清;彩超可以发现疾病、显示部分异常血管。后两者均无法直接显示出血部位。
血尿的治疗方法一般选择保守治疗,无效时进行外科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普及,微创介入为治疗血尿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内科治疗:内科治疗血尿十分棘手,通过输血、补液、抗休克和止血治疗,可降低出血危险,维护生命平稳,为介入或外科手术做准备。内镜可用于膀胱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内镜下止血可控制炎症所致出血,或切除引起出血的肿瘤。外科治疗:外科切除或修补是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大量血尿时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不稳定,部分患者无法耐受麻醉和外科手术,急诊剖腹探查手术风险极高,术后并发症较多。目前,即便需要手术治疗的肾癌、肾盂癌等,往往先通过影像或血管造影了解出血的病因和部位,介入栓塞止血稳定生命体征后,再择期行开腹手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介入治疗:优越性在于可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且创伤小,止血效果确切,可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微创介入治疗与外科相比操作更为简单、安全,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疗效更为迅速而确切。尤其是对于外科高风险患者,如血压脉搏不稳定危及生命时,应首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越来越多应用于创伤性泌尿系统出血的紧急治疗。经动脉栓塞术已成为治疗动脉性出血的主要方法,栓塞出血的动脉以阻断血流,导致继发血栓形成,可封闭出血动脉的破裂口。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动脉栓塞术,通过栓塞治疗引起血尿的肾错构瘤、肾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前列腺肥大等疾病,不仅能够迅速有效止血,还可以根治此类疾病。通过栓塞肾癌、肾盂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既能止血也能达到姑息治疗、控制肿瘤的目的。介入治疗也常用于外科根治术的术前栓塞,以明确出血部位,使肿瘤侧支血管萎缩,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常用的栓塞剂有无水乙醇、微粒、组织胶和弹簧圈等,栓塞剂应根据出血动脉和畸形血管团的形状与直径进行选择。介入治疗在局麻下可不开刀、不破皮、不剖腹进行操作,通过使用导管、导丝等就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术中患者意识清醒,只需平躺在DSA(数字减影技术)检查床上,医生在患者大腿根部进行局麻后,穿刺股动脉,引入导丝和导管至腹主动脉,选择性插管至肾动脉、膀胱动脉或前列腺动脉等,就像CT增强检查那样,经导管注入对比剂进行造影,以发现出血的病变部位,然后选择出血的动脉进行栓塞治疗。成功栓塞并止血后拔出导管,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患者术后6小时~8小时即可恢复正常活动,观察两三天后若无血尿便可出院。(本文刊载于医药卫生报第十九期)
作者:韩新巍王艳丽毕永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