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患者极易发生排尿障碍,给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结石及肾盂积水,危及患者生命。传统留置导尿方法可能需要长期留置尿管,不光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也会导致慢性膀胱挛缩,影响肾功能。清洁间歇性导尿是近几年康复科常用的护理康复措施,可定期排空膀胱、解除尿潴留,同时锻炼患者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年7月我科收治一名脊髓损伤后留置尿管的病人,进行一系列康复治疗,拔除尿管,间歇导尿,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年7月7日在船上高处作业时不慎坠落,高度约3-4米,当即双下肢运动感觉消失,二便障碍,无胸闷胸痛,无头痛头晕,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胀,无尿血等不适,医院,查CT提示“腰1椎体爆裂性骨折伴椎管占位,腰1、2两侧横突骨折”,10天后在全麻下行“腰1椎体爆裂性骨折脱位伴截瘫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予对症治疗,双下肢运动感觉逐渐有好转出院。
现患者仍存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二便障碍,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来我科门诊就诊,门诊拟“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收住入院。右侧股四头肌肌力1级,余0级,左侧伸膝肌力4级,屈膝肌力0-1级,踝背伸肌力2级,脐平面以下感觉逐渐减退,感觉无完全消失。予营养神经、护胃、活血促骨折愈合、预防抗凝及对症治疗,并予气压、低频、针灸、肢体关节主被动训练、起立床训练、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年9月5日予拔除导尿管,改为清洁导尿,制定饮水计划,记录排尿日志,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目前患者排尿功能好转,小便可自解。
2康复护理措施
2.1肌力训练
对患者腹肌、腰背肌、双下肢各肌肉进行肌力训练,对于1~2级肌肉进行辅助主动运动,3级以上肌肉采用抗阻肌力训练。
2.2平衡训练
包括坐位平衡训练和立位平衡训练,训练由静态到动态,由睁眼到闭眼,由坐位到立位,由自动态到他动态,循序渐进。
2.3转移训练
训练患者独立转移的能力,包括从卧位到坐位转移、床上横向和纵向转移、床至轮椅和轮椅至床的转移等。
2.4步行训练
开始可以在平衡杠内训练,包括四点步和二点步,逐渐过渡到助行器或者双拐。步行训练要求上体端正、步伐稳定、步态均匀。
2.5膀胱电刺激
使用膀胱功能治疗仪,治疗强度以患者能感觉到轻微刺痛为准,不得超过患者耐受程度,若患者存在感觉障碍,治疗强度应以肌肉出现适度收缩为准,不得盲目调大剂量,避免患者皮肤电灼伤,每日一次,每次20min。
2.6膀胱控制训练
2.6.1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
常用凯格尔盆底肌练习法,主动收缩耻骨尾骨肌(肛门括约肌),让患者想象在小便过程中憋尿的感觉,保持肌肉等长收缩10s后放松,重复10次,每天3~5次。
2.6.2排尿反射训练
发现或诱发“触发点”,通过反射机制促发逼尿肌收缩,已进行主动排尿。常见的排尿“触发点”是叩击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挤压阴茎龟头等。叩击宜轻而快,避免重扣。
2.6.3代偿性排尿方法
通过手法和增加腹压等方式促进排尿,患者坐位,放松腹部身体前倾,屏住呼吸10~12s,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和盆地底部,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防止腹部膨出,增加腹部压力。
2.6.4水出入量控制训练
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的习惯,膀胱的生理容量约ml左右,因此每次饮水量以~ml为宜,每日进水量不需要超过ml,保持尿量~ml/d左右。
2.7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又称清洁导尿,是指由非医务人员(患者、亲属或陪护者)进行的不留置尿管的导尿方法,以减少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提高患者的生活独立性。动作必须轻柔,不可暴力,避免尿道损伤,残余尿量少于80~ml即可停止间歇导尿。
3小结
间歇导尿法是目前公认的科学的尿路管理方法,它弥补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弊端,使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得到周期性的扩张、收缩,使尿液得以排空,膀胱可因此维持近似生理状态,帮助膀胱功能和括约肌残存功能及控制能力恢复;而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维护膀胱顺应性,保护肾功能,并可以反射性调节大脑及脊髓相应神经细胞的功能,对恢复膀胱自主排尿起重要作用。
间歇导尿的过程中,指导患者适时适量饮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饮水计划的执行直接影响到膀胱功能的恢复。应充分考虑到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规律、生活习惯以及治疗安排,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个体化的饮水计划,同时督促其执行。
进行导尿前需彻底清洁双手,当插入导尿管有困难或遇到阻力时,不可使用暴力,应稍等片刻,让膀胱的括约肌放松,之后再进行尝试,拔出导尿管后若发现少量血丝,不必惊慌,但若血丝量转多,需立即告知医生。
本案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采用间歇导尿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患者简单易学,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自我间歇导尿,目前可自行小便,无感染及并发症。临床中,间歇导尿的时机选择极为重要,当患者每日输液量ml、无压疮、膀胱容量测定ml的情况下,拨出尿管,及早实施间歇导尿,可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剩余功能、回归社会。
本文选自《健康必读·下旬刊》年3期
作者:杨琭莹
(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