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金龙鱼分类
金龙鱼特点
金龙鱼用途
金龙鱼优势
金龙鱼介绍
金龙鱼发展

涸辙之鲋金龙鱼,如何自救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金龙鱼(.SZ)一家主要做米面油生意的外资企业。

自年9月登陆创业板后,短短三个月时间,股价快速攀升至超元/股的历史高位,市值一度超亿元。彼时与贵州茅台、农夫山泉、海天味业一同被股民调侃为资本市场中的“四大神水”。

然而接下来三年多时间,金龙鱼股价开始“跌跌不休”,一度跌破25元。截至9月19日收盘,金龙鱼报收25.81元/股,总市值亿元,较历史高位已经下跌超80%,市值蒸发超亿元。

面对大幅缩水的市值,在年8月金龙鱼曾发布一份有关控股股东自愿将首发前限售股份的锁定期延长一年的公告,试图挽回投资者信心。

但随着“油茅”滤镜渐渐破碎,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尽管曾在神坛之上并肩而立,但相比茅台、海天、农夫山泉,金龙鱼的盈利能力始终羸弱。

对于金龙鱼而言,如何提升盈利能力,并向资本展现更多的想象空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盈利成困

盈利水平低,其实是大型粮油企业的通病,行业主打薄利多销、以量取胜的商业模式,金龙鱼更是如此。董事长郭孔丰曾表示,量大利薄的生意有较高的竞争壁垒,可以减少其他潜在竞争者进入行业的机会。

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因对成本端缺乏掌控力,对销售端缺乏溢价能力,金龙鱼在应对上下游的价格波动时尤为被动,低毛利护城河变得岌岌可危。

年,金龙鱼上市后首次年营收下滑,同比减少2.32%至.24亿元。同时,金龙鱼连续第三年净利润下降,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5.43%至28.48亿元。

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为米面粮油的企业,金龙鱼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高超过9成,且多是大豆、小麦、油籽等周期性较强原材料。

以占比最高的大豆为例,市场价格在经历年中旬近元/吨的高价后,目前已回落至年末左右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年9月上旬最新数据,大豆市场价格为.2元/吨。

理论上,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利于金龙鱼产品盈利水平的提升。年上半年金龙鱼利润下滑的趋势迎来逆转,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57%至10.97亿元。

但根据金龙鱼半年报中表述,由于价格下行挤压了餐饮及食品工业渠道产品的利润空间,导致金龙鱼厨房食品的整体利润同比略降,尤其是面粉业务出现亏损。

年上半年,金龙鱼包含食用油、大米、面粉等在内的厨房食品业务利润总额同比减少8.11%至10.80亿元。同时受市场需求不振、竞争激烈及副产品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该业务当期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24%至.74亿元,致使当期总营收额同比减少7.78%至.78亿元。

另一方面,由于米面粮油具备刚需属性,国家会出台政策对这类物资进行价格控制,尤其是对于金龙鱼这类外资背景的企业,即便有再高的品牌价值,也很难通过涨价向下游传导原材料涨价压力。

种种因素叠加下,让本就利薄的金龙鱼近些年挣钱愈发困难,毛利率水平直线下滑。年至年,金龙鱼的毛利率持续下滑,分别为12.33%、8.18%、5.68%、4.83%。

更无法忽视的是,金龙鱼持续走低的净利率水平。年至年,金龙鱼的净利率分别为3.37%、1.98%、1.21%、1.11%,上半年该数据进一步降至0.94%。

对比来看,年上半年,其余“三大神水”的贵州茅台、海天味业、农夫山泉净利率分别为52.70%、24.48%、26.88%。

金龙鱼似乎也渐渐意识到这一战略缺陷,开始尝试进军高端油市场。在年半年报中,金龙鱼表示未来品牌化、高端化将是行业竞争的重点。

于是,主打高端食用油的鲁花集团便成为金龙鱼看好的标的。

强强联合?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在中国食用油市场中,金龙鱼、中粮集团旗下福临门、鲁花三大品牌合计占据61%的市场份额,市占率分别为39.0%、15.3%、6.7%。

近期,三大巨头进一步展开深度战略合作。

年9月,金龙鱼发布公告透露,公司及关联方香港嘉银拟将所持有的参股公司股权分别作价22.90亿元、32.79亿元对鲁花集团进行增资,共计55.69亿元。

香港嘉银为金龙鱼控股股东丰益香港控股企业,丰益香港持股51%,剩余49%股份由中国最大的粮食企业中粮集团所持有。

若交易完成后,金龙鱼与关联方丰益香港将合计约持有鲁花集团18.95%股权,中粮集团约持有鲁花集团7.69%股权。

事实上,金龙鱼、中粮、鲁花的渊源已久。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起,金龙鱼控股股东益海嘉里便投资了鲁花集团,香港嘉银便是彼时丰益国际和中粮集团为了投资鲁花所设。

得益于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的投资,鲁花集团也迅速成长起来,打破由“外资”益海嘉里和“央企”中粮主导的中国食用油市场,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鲁花集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jieshi.com/pgjsys/1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