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结石原因
膀胱结石饮食
膀胱结石医院
中医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疗法
膀胱结石特征

一位麻醉医生的回望与成长

年伊始,与朋友小聚,我被问到,“这一年,你感觉在麻醉方面有什么进步吗?”。想起一年熟悉而忙碌的一幕幕,我当时略加思索地说:没有。可是这几天,当我静下心来认真回顾年,答案可能就要改变了。

深藏在记忆里的几个病例,里面有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有十分熟悉的亲人。他们让我,既有披荆斩棘中的从容不迫,也有惊涛骇浪后的心有余悸;既有人前显圣的些许得意,也有人后落泪的终生遗憾。我每每想起,五味杂陈,大概这就是我一年的收获或者说是进步吧。

3月,“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50岁的薛先生,因为“膀胱肿物”,要在“静脉麻醉”下执行“膀胱镜下肿物切除术”。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小手术在半小时以内即可完成。薛先生是一位工作繁忙的司机,他自认身体很好,术前检查也没明显问题。然而麻醉前的心电监测显示心电图多个导联的S-T段明显压低。我与薛先生和家属以及外科医生第一时间沟通,“膀胱镜下肿物切除术”可以暂缓,因为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三支病变”,要先做冠脉搭桥,保命才是最重要的。1个月后,他“又是一条好汉”,“膀胱镜下肿物切除术”也真的只要半小时。

成长:牢记前辈的谆谆教诲,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才能确保麻醉安全。

9月,“病情越复杂,越要找本质”

68岁的宋邻居(事后得知),因为“十二指肠球部占位伴管腔狭窄”,要在“全麻”下执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切除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就是普外科最大的手术——“WHIPPLE”。他性格刚强,医院;“无师自通”,总是自己去药店买降压药和“速效救心丸”。入院后血压控制很不理想;检查后被确诊为“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贫血”。总的来说,高血压合并了4种“缺血缺氧性”疾病,大手术的打击加之血源紧张,麻醉风险非常大。血压才降下来一天,他急于做“限期手术”。入手术室后,监测血压/77mmHg,频发室早甚至二联律,如果继发室速、室颤,抢救成功的几率很小。考虑给予镇静和稳定心律治疗后,他都打呼噜了,然而血压却还没降下来。转入心内科,长达两周、多达5种降压药的治疗后,他的血压才得以控制。幸运的是,他的肠腔狭窄并未加重,暂无手术指征出院了。

成长:病情复杂,本质是“心肌缺血,心功能储备太差”。一旦术中“风吹草动”抢救会很困难,麻醉需慎重。

10月,“医者难自医,包括亲人”

56岁的贾姑父,确切的说是我爱人的姑父,恰巧与我同姓而已。我见过他五六次面,谈过几十句话,但是知道他是众人心目中的“好人”。他特别勤快,外出工作和居家生活里都是“大忙人”。他自驾公里带姑姑来京治耳聋,姑姑安好,他却猝死在宾馆的电梯里。整理遗物时,家人才发现他口袋里的“速效救心丸”。原来多年前他就被诊断过“肥厚性心肌病”,近一个月来“感冒”一直不好,时常憋气。事发前10天来我家做客,爬了一层楼就气喘吁吁,我当时还以为他近年发福加之年纪大了,不以为意,其实当时应该已经心衰了吧!肥心病如果发展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心绞痛、心衰、猝死就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么典型的病例啊!

成长:不作“马后炮”,锻炼身体,防病治病从我做起,从身边人做起。“麻醉医生易猝死”,事实如此;随着政策扶持,希望这一现象会改变。

11月,“新生儿麻醉,20分钟完成”

生后仅1天的小宝宝,因为产检时就发现“3度房室传导阻滞”,要做急诊“心外膜起搏器植入术”,这是我院第3例也是全国仅有的第3例。既往是先“经脐静脉放置临时起搏器”,等孩子发育一段时间再开胸植入“永久起搏器”。这个宝宝却因为家境困难没放“临起”,然而药物辅助不佳出现心衰,不得不急诊手术。只有2.4公斤的新生儿,我和同事们只用20分钟的时间完成麻醉。而其中最困难的动脉、深静脉置管都由我来完成。前期麻醉以维持心率为主;起搏器工作后,麻醉以辅助心功能为主。因为女儿出生,我错过了第2例。有幸参与第1和第3例,我深感幸运,我为成功得救的孩子高兴,也为自己没拖团队的后腿而高兴。

成长:平时规范操作,危难时刻才能显身手;多学习积累经验,才能做好麻醉。

12月,“生命体征,有体征才有生命”

62岁的闫阿姨,因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要在全麻下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几乎是普外科腔镜手术里最简单的。麻烦的是,她有40年的风湿性心脏病,11年前做的“二尖瓣置换术”,而且是机械瓣。术前的超声显示:机械瓣功能完好,主动脉瓣轻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术前谈话,我对家属表达了我的担忧,一旦需要抢救,心外按压有难度,因为机械瓣有割破心脏的风险。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24日手术当天,动脉置管、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依次顺利完成。然而,麻醉诱导20分钟以后,血压骤降,对症处理不佳,1分钟内收缩压从降至70mmHg。气道压升高,排查管路、吸痰中竟然呛咳了,追加肌松药。虽然采取了各种处理,8分钟内,收缩压波浪形降至29,动脉波形越来越低平。人生中,我第一次感觉到,“一个生命正在你的注视下远去”,毛骨悚然!这时候,深静脉压(CVP)已从起初的2长到10mmHg,气道压也从20逐渐长到了40cmH2O。我站到手术床旁,犹豫数秒,然后以外科医生口中“过小”的力量,开始按压。同时下达肾上腺素等各种医嘱,5分钟后,血压能波动在50~70了,10分钟后,血压能稳定在70~90了。

领导和同事们闻讯赶来,心脏超声医生做完检查,发现心脏收缩极差,肺动脉收缩压60,少量心包积液。10分钟后,心脏功能改善,肺动脉收缩压40,确定是“微量心包积液”。心脏没被我按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随着强心、抗过敏、纠正内环境紊乱、护脑等措施,生命体征逐步稳定。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在综合ICU进行了4天的精心治疗,又5天后,闫阿姨顺利出院。

成长:完善监测,迅速果敢,才能把握抢救时机;每临大事有静气,麻醉大夫才能“保命”。

结语:

麻醉医生,是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也是最博学的医生。他们既要掌握麻醉本门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要广泛掌握内外妇儿,尤其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的专业知识。

麻醉医生,是手术室里最闲的医生,也是最易猝死的医生。他们经常在外科医生的余光里,悠闲地或坐或站在麻醉机和监护仪前。往往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头脑里风疾雨骤,他们要坚强挺立,迅速辨别航线,驾驶着生命这艘小船劈风斩浪,冲向彼岸。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师保命”,此言非虚。

年,过去了。满怀敬畏,我很怀念它!

作者:麻醉科贾广知

摄影:麻醉科贾广知

医院(医院)的最新消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jieshi.com/pgjsys/709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