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增液益气排石汤
生地、生黄芪、元参、麦冬、升麻、怀牛膝、桂枝、生白芍、鸡内金、金钱草、石韦、冬葵子。
方中生地、生黄芪为对,一以增液生津,滋肾,润沃枯涸,涤荡乾着,一以补中益气,实脾升陷,益胃生津,此乃甘寒补气之法;伍以元参、麦冬为对,意清金补水,养阴增液,实践证明元参有软坚散瘀、溶石化石作用;升麻、牛膝为对,一升一降,取其升降相因,调正气机以助气化;桂枝、生白芍为对,取其滋阴和阳、调和气血,且桂枝和而不烈,刚而不燥,有温煦暖营、兴奋机枢之妙。可发汗,可止汗,可祛邪,可扶正,可降逆,可升陷,可通利小便,可固摄小便;再辅以大剂量鸡内金、金钱草为对,以化石排石;石韦、冬葵子为对,通淋止血,泄水消瘀,通利排石;有血尿者加琥珀、小蓟或白茅根、墨旱莲。朱良春以此方治愈病例较多,疗效确切,久服无耗气伤阴之弊。③、济生肾气丸生地、怀山药、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制附子、桂枝、鸡内金、金钱草、海金砂,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砂。并发肾积水者,合用“五苓散”。
方中生地、山药为对,生地凉润多液,能养血填精、益髓补肾,山药滑而兼涩,淡而微咸,咸则归肾,涩则固肾。萸肉、丹皮为对,一以滋肝,一以清心,以上壮水润沃之品以补肾之体。附子、肉桂为对,以化气宣阳,乃益肾之用。合为滋而不腻,温而不烈。膀胱之津,由气化而出,气者,阳也。阳旺则气化,温补即所以化气,乃塞因塞用之妙矣。泽泻、茯苓为对,一以下引下泄,使有形之水质去,斯无形之真阴生,一以导桂附归根,不使飞扬上燔,且苓能起阴气,泽能运津液,阴升则阳降,水升则火降。车前子、牛膝为对,车前泄而能补,牛膝降而滑利,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砂化石排石。乃集温阳、补肾、滋填、引导、化石、排石于一炉,面面俱到。此方治阳气虚衰、气化无力、结石久滞,关键在于附桂的鼓荡作用,盖附桂增进体温,鼓荡细胞,兴奋神经,唤起全身一切机能,气不外达者,用之可以发散;气不内敛者,用之可以统摄;气不融和者,用之可以通下。
④、参苓白术散加减朱老常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护土助力排肾结石。党参、白术、莲子、扁豆各10g,茯苓、冬葵子、鸡内金、苡米、怀山药各15g,甘草、炒小茴各6g,砂仁、桔梗各3g,大枣5枚。日一剂,水煎服。有血尿者加大剂白茅根代水,尿路感染者加滑石、连翘。2、国医大师邓铁涛的排石方:金钱草30g,生地15g,广木香5g,鸡内金10g,海金砂3g(冲服),(或琥珀末或砂牛末与海金砂交替使用),小甘草3g,木通9g。功效:利水通淋,化石排石。主治:泌尿系结石。加减:小便涩痛者加小叶凤尾草24g,珍珠草24g;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淡豆豉10克,三叶人字草30克;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克;肾阳虚者加附桂或附桂八味丸加金钱草、琥珀末之类治之;肾绞痛或腹痛甚者可当即用拨火罐疗法,此法不仅能止痛,而且能使结石下移,以利排出。拔火罐疗法:痛在上腹或腰背者罐口放在腰背部痛点处(罐口余部偏于下方),痛在下腹部者,罐放腹部痛点处。
3、名老中医陈瑞春排石方:芍药甘草汤合四金汤。治尿路系统的结石,据说有准确的疗效,不但可以止痛,也可以化石。四金是鸡内金、郁金、金钱草、海金沙。肾绞痛,芍药的用量要大,20~50g都行,再加上几味排石的药。但是要说清楚,如果这个石头还在肾盏里面,好像效果要差一点,但是还是有效的。
另外对胆结石不理想,胆结石要用小柴胡汤、四逆散加减,急性发作可以用大柴胡汤。顺便还要说明一下,凡是内脏平滑肌的痛,芍药甘草汤的效果都不错,子宫痛可以,阑尾炎痛也可以,当然治阑尾炎你要加些败酱草、红藤,这样效果才比较好。
4、岳美中先生的排石处方:金钱草克,海金砂30克,滑石12克,甘草3克,川牛膝10克,石苇60克,车前子12克,云苓20克,泽泻、鸡内金各12克。
上药清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半小时,每次煎取ml。药汤分早晚2次饭后服,服后活动半小时。年02期《医学文选》介绍说,这个方子验证20余年,效果确切,具有清热利湿、促进排石的功效,方中鸡内金、金钱草有化石、溶石的作用,车前子、滑石清热利尿,茯苓、泽泻渗湿利尿。诸药合用可迅速加大尿量。川牛膝引导结石下移,石苇扩张输尿管和尿道,利于结石在狭窄处排出。 按: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新病当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久病宜攻补兼施,侧重补肾护脾。此病原因肾虚、气化无力、水液代谢失常,杂质日渐沉积形成结石。然对脾虚肝郁,同样导致气化功能失常,必须深究。
附,民间耳穴压豆法:耳穴:肺、肾、输尿管、膀胱、交感、皮质下、脑点、肾上腺。功能:清热、利尿、排石。适应证:适用于泌尿系结石。制用法:将王不留行籽贴在0.7×0.7平方厘米的胶布中间,上耳穴各贴1粘,贴后按压15次,每次20下,每日耳贴1次,每次只贴1耳,两耳交替贴治,每次15次为1疗程,连贴2个疗程。提示:本篇内容仅为学术交流之用,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善建者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