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入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湿气最重,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在这最容易生病的40天里,可谓暗藏“杀机”。
农家有头伏种萝卜,二伏种白菜,三伏种荞麦的说法,这其实就是说农作物的耕种要根据农时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品种,稍微有点含糊,就会影响一整年的收成。
农家耕种讲究农时,而我们养生则讲究天时,这其实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生活规律与自然规律相符时,我们的身体也会变得更加健康。
入伏后,走在户外像火炉,回到室内却像被冻进了冰箱。炎热的天气,让人忍不住把空调调到20度,虽然进门时觉得冰凉舒爽,但较大的温差往往容易使身体产生一系列的疼痛问题。我们先来聊聊夏季寒冷症。
三大夏冷症主因
看看你是哪一类?
炎炎夏季,当你满身是汗地走进空调强劲的室内时,是否感到一瞬间清爽无比?但是当冷气慢慢把湿衣服浸透,那种寒意似乎让手脚和腰都疼痛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夏季寒冷症”。让我们在三伏天里感到疲劳无力寒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室内空调气温调得低,导致血压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
在空调房中出现手脚冰凉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室内过低的气温会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尤其指尖、脚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末梢神经循环不好造成的。
2、不要以为夏天到了,就可以穿得少、吃得少、吃得凉。
出现手脚冰凉,首先还要反省是不是穿得太少了!很多爱美的姑娘一到夏季便迫不及待地穿上迷你短裙背心,即使在空调房中也不添衣。容易手脚冰冷的人,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饮,即使湿热的夏天也要有节制。
3、自测体质,阳虚体质容易感寒。
如果在添置保暖衣物之后,手脚仍然感觉寒意,就应该注意是否出现了中医所说的‘阳虚’体质。“阳虚”也称为虚寒,顾名思义,指人体的阳气不足,多为脾肾阳虚。
对症下药
温暖身心的合理方案
1、适当做运动,切勿久坐。
久坐或久立的人,必须重视工间操,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动,以加强血液循环。有氧运动能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使血液循环畅通,有助于减缓手脚冰凉。但要提醒的是,切不可运动过度,导致汗出过多,有可能起到相反作用。
2、调高室内温度,避免穿着过少。
保暖是手脚冰凉调养的第一重点。在空调房中备一件小外套,感觉冷时及时穿上。多动起来等就能促进回流,缓解手脚冰凉的问题。
3、合理饮食,避免过度生冷的食物。
不要偏食、过度减肥,让身体储存些适量的脂肪,可帮助维持体温。我们都知道很冷时吃点东西会暖和很多,同样,如果你体内食物过少,热量过少,就会导致身体发冷。
4、入睡前用艾草泡脚。
泡脚是缓解手脚冰凉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有助促进末梢血液循环,驱散寒意。每天可以让水浸过脚踝,在40度左右的、泡着艾草包的热水中浸泡20分钟。
5、多吃些黑色食物。
黑色食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怕冷状况,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消除体内的活性氧,减少细胞受到破坏。具有补肾暖身的功效,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好的食物。如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等。
6、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强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在饮食上可每天少吃点坚果类,比如芝麻、花生。如果长期手脚冰凉的可服用些维生素E补充剂。
7、食用温热性的食物。
常见的温热食物,坚果类的有核桃仁、芝麻、松子等;蔬菜类的有韭菜、胡萝卜、甘蓝菜、菠菜等;水果类有的杏、桃、木瓜等,都是饮食最佳选择,其他如有牛、羊、狗、鸡肉,大蒜、辣椒、生姜、圆葱、山药、桂圆、红糖等。
8、补充含碘的食物。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一种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9、适当的药膳。
中医讲究辩证体质,对于阳虚、气虚的人群,可以通过多进食温补的药膳、食疗来缓解手脚冰凉。通过中药调理,摆脱手脚冰凉。比如,脾肾阳虚者,可服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气血不足者,可服用十全大补丸、乌鸡白凤丸。
10、艾灸—冬病夏治。
三伏天艾灸能治疗哪些疾病?
三伏天艾灸可解决亚健康、疾病和美颜。
1、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小叶增、产后腰痛、女子宫寒等。
2、男科问题:男子阳痿、早泄等。
3、骨关节问题: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滑膜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胃肠问题:胃寒、胃痛、胃炎、肠胃腹泻、结肠炎、腹部凉怕冷等。
5、呼吸系统问题:咽炎、气管炎、哮喘、鼻炎、鼻息肉、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6、体质弱问题:面色晦暗、体弱怕冷、手足发凉、失眠多梦、体质弱挑食、经常感冒、老年畏寒症等。
7、面部美颜问题:肤色晦暗、黄气、色斑、黄褐斑、痘痘等。
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
01艾灸前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02艾灸中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03艾灸后1、艾灸完2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三伏天艾灸的常用穴位
1、人体最大的穴位——大椎
标准定位: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能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2、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标准定位: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缘1横指处。
功能主治:长灸足三里,可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能力,中老年人长灸足三里,还可以预防中风。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3、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
标准定位: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4、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
标准定位: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肚脐对应的腰后。
功能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6、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
标准定位: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升级版终于做好了,原料好了好几个档次,包装和设计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喜欢的可以尝试一下
(升级版盘香)
(线香)
(这是经典款)
推荐四个很有趣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