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石治疗、药物治疗、手术碎石…
不同结石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式
9月17日,本报第21期“贵州名医热线”迎来了中华医学会会员,贵州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何坚。何主任擅长于尿路疾病的诊治,尤其是泌尿系疾病的腔内微创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输尿管镜碎石、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等。从事泌尿外科工作20多年,已成功进行了千余例微创外科手术,对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肿瘤等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接听热线前,何主任就结石病相关的成因、治疗等向记者作了简单介绍。据何主任介绍,不同部位结石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同一部位的结石会因为结石的大小、是否存在继发感染等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上尿路结石主要症状是疼痛及血尿。通常患者都会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后者更为常见。若继发感染可表现为类似于急性肾盂肾炎的症状以及导致肾积脓。双侧上尿路结石引起严重的梗阻可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膀胱结石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疼痛放射至远端尿道及阴茎头部,伴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征。胆囊结石可以没有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大多还可表现为胆囊炎发作。若结石排入胆管,可造成胆管结石。胆管结石患者可以没有临床症状,也可以表现为腹痛、黄疸。若合并胆管感染者可表现为发热、腹痛及黄疸,严重者则会出现休克及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部分胆囊结石还可能会引起胆源性胰腺炎的发作。
就结石病的成因,何主任则表示,因为医学条件的限制,现在大部分结石的成因并无公认的理论可以解释。而现在公认的有尿酸结石,体内和尿液内嘌呤过高,尿液中尿酸溶解度下降和过饱和化是尿酸结石形成的前提。导致尿酸溶解度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尿PH值下降、尿酸量增加、尿量减少三个。另外,人体自身的原因,包括小孩营养不良以及人体先天性的泌尿系统畸形也会导致泌尿结石。
对于结石病的治疗,大部分人对于结石治疗认为如果结石不大就可以吃药治疗,实在不行才会进行手术治疗,何主任则指出了人们认识的误区。他表示,通过口服中西药可以治疗的结石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必须是结石必须小于6毫米,停留时间小于两周的结石才能通过药物治疗,而且药物治疗后也记得复查,防止结石排除后堵住尿道,导致更大的病变。而必须通过手术治疗的则是含钙结石,这种结石不论大小必须通过手术的物理手段进行碎石。至于溶石治疗,目前只在尿酸结石可以口服药物进行。
热线解答
出现一周小便疼痛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
家住贵阳的王先生第一个打进电话,自己28岁,已经结婚,自己最近一周喝水次数增多,上厕频繁,小便后会疼痛,平时喜欢喝茶,应该不会是结石,怀疑自己是不是患有前列腺疾病,医院检查过。
何坚主任:导致出现这样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比较多,小便疼痛出现一周,怀疑是后尿道到膀胱三角这一段有轻微的炎症,医院去做一个尿检以及相关的检查。作为前列腺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现在外面的诊所对于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很随意,任何症状都会认为是前列腺疾病,这也给大家造成了认识的误区。
80岁母亲患膀胱结石建议手术治疗
第二个打进电话的陈女士则是为自己80岁的母亲咨询,她表示,自己80岁的母亲确诊是膀胱结石,血压有点高,但是结石不是很大,因为母亲岁数比较大,害怕手术过程比较痛苦,想问一问是保守治疗好还是手术治疗好?
何坚主任:女病人患膀胱结石的还是比较少见,医院检查一下,看一下膀胱结石是否因为尿道狭窄导致。女病人的尿道相对男病人比较大,而膀胱结石一直未能排出来,说明结石还是比较大了。另外现在膀胱结石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是通过尿道去进行手术,在身上不会有伤口。只要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个膀胱结石的微创手术影响是不会很大的,建议还是做手术。如果保守治疗,如果结石排不出来,会造成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引起其他病变。
结石治愈后每3个月应复查一次
打进热线的何先生称,自己今年45岁,大半年前自己检查发现结石,通过服中药治疗,治疗过程中伴有绞痛,后来通过服药后绞痛消失,大半年了再未出现绞痛。想请问医生是否治愈之后就不用管了,医院检查一下?
何坚主任:对于出现绞痛的结石,比如输尿管结石,不论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还是治愈后,都要求两个周复查一次。如果是肾脏结石,最少每2—3医院复查一次。绞痛本身就是排石的过程,或者称之为排石的代价,结石通过输尿管会引起绞痛。不痛之后,很多患者都会形成结石治愈了的误区。就算不痛了,也会有两种情况,第一是结石顺利排出来了,第二就是结石卡在某个地方了,而第二种情况属于比较严重的,如果卡在重要位置,还会导致整个泌尿系统的疾病,导致肾脏的损害,严重的会导致整个肾功能丧失。像这种情况应该最起码3医院复查一下,看是否有肾积水,积水是否有变化,看是否卡在了某个部位。根据不同情况再进行分类治疗。也告诫所有的结石病患者,并不是治愈后就不用管了,而是要定期检查,看是否有异常。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