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任医师陈天波
对不久前接诊的一名患者感到惋惜:
这名患者27岁,就因为一颗小小的结石,
导致一个肾完全萎缩,
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过滤器”,其基本功能就是过滤血液,并将体内多余的物质、代谢废物和水分拦截下来,生成尿液,将有害物排出体外。然而,生活中某些坏习惯,可能会造成肾脏损伤,诱发肾结石。比如长期饮水量过少,肾脏无法正常生成尿液,体内的代谢废物就可能在肾脏堆积,最终形成结石。这些结石由肾脏进入输尿管和膀胱,就形成尿路结石和膀胱结石。不久前,一名年仅27医院。急诊CT显示,患者输尿管上段有一颗不到1厘米的结石把肾门堵住了,导致肾积水,一个肾几乎完全萎缩,失去功能。
“患者如果早点来就诊,就不会变得这么严重了。”陈天波说,临床上,很多患者是因为痛得受不了,才来处理尿路结石。如果不痛就不管了,其实不痛的结石更危险。较小的结石可以在体内移动,摩擦后会损伤尿路,让患者感到疼痛。而较大的结石容易卡在体内某处,不会移动也就不会引起疼痛,最终导致不可逆的损害。“
实际上,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保肾,这才是根本。所以,只要发现了尿路医院寻求医生帮助。”陈天波表示,在尿路结石的治疗上,中医有着独特优势。
对于1厘米以下的尿路结石,可以考虑服用中药排石。比如使用自拟方剂三金排石汤、院内制剂通石合剂等,再根据患者症型进行调整,服用一个疗程后再进行评估,疼痛有没有缓解、炎症有没有消退、结石有没有变小。如果患者有肾积水的情况,且用药2周后结石没有变化,那么就要考虑手术了。目前,对泌尿系所有结石问题,医院外科都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治疗。
陈天波介绍,其实尿路结石手术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把原有的结石变成更细微的颗粒或粉末,排出体外。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排”的问题。在这个方面,中医药同样具有优势。结石在中医中属于淋症的范畴,肾气不足,膀胱湿热,可以利用中药进行清热利湿通淋,益气补肾。同时,对于术后预防结石复发,中医药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相关科普据央视新闻报道,泌尿系统结石(简称尿石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导致的病变,因此,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也是多方面的:
1.大量饮水。增加尿量可以使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下降。对尿石症患者来说,应保持每日摄入液体量在2.5~3升以上,而且要相对均匀地饮水,保持尿量在2.0~2.5升以上。
2.及时小便。排出尿液中所含的钙质,减少结石的主要成分,对防治尿路结石来说,简单易行却非常重要。
3.早吃晚餐。一般在晚上6时左右进食晚餐最为理想,饭后4~5小时排尿高峰期来临时人还未休息,避免大量尿液滞留于膀胱。
4.少喝啤酒。有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它们相互作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而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5.限制钠盐的摄入。高钠饮食会增加尿路结石的风险。
6.适量摄取钙。正常钙含量的饮食或适当的高钙饮食,利于结石的预防。可多食用乳制品(牛奶、奶酪、酸乳酪等)、豆腐、小鱼等食品。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