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拉丁学名:MedicagosativaLinn)是一种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牧草之王”的美名。
苜蓿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多分枝。茎通常直立,近无毛,高30—厘米,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
苜蓿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原地区,它是在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两汉时期,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西汉的张骞分别在公元前年和公元前年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苜蓿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传入中原地区的。金花菜的原名就是苜蓿,属豆科植物。见载于陶景宏《名医别录》。各地有野生,亦有栽培。西北、江苏、苏州等地将其嫩苗腌作菜蔬,叫金花菜。
苜蓿又称金花菜,是民间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首蓿味苦、微涩,性平,归脾、胃、肾经,中医认为苜蓿有清热除湿,利尿,消肿之效,可用于治疗尿路结石、膀胱结石、淋症、水肿、消渴等症。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苜蓿中含苜蓿素和苜蓿酚等物质,有止咳平喘作用,对支气管疾病有一定疗效。苜蓿中含有较多量的铁元素,因而可作为治疗贫血的辅助食品。苜蓿中含有维生素B族成分,可防治恶性贫血;苜蓿中的维生素K有凝血功能,可以防治鼻衄、齿衄、便血等各类型出血。苜蓿中含有粗纤维,可促进大肠蠕动,有助于大便及毒素的排泄,防治大便秘结和肠癌。
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似三叶草,耐干旱,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为人所知。广泛栽培,主要用制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苜蓿适应性广,可以在各种地形、土壤中生长。但最适宜的条件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5,冬季温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mm,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0.3%时要采取压盐措施。
苜蓿含有最丰富的维他命K,成分之高,驾乎一切蔬菜之上。其它如维他命C、B也相当丰富,这是一种有价值的食品。古人吃苜蓿的记载,在群芳谱中记载尤多,简直是不胜备录。唐孟说食疗本草论苜蓿谓:“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热毒。”
苜蓿吃法一:苜蓿凉菜
将摘好的苜蓿掐去老根,捡去杂草,清洗备用;
起锅烧水,水中加入小苏打防止苜蓿变黄,加入食用油提香;
水开之后下苜蓿,充分搅拌焯熟,两分钟左右捞出;
备葱、姜、蒜、小米椒、香菜,切碎加入煮好的苜蓿中;
加入食盐、生抽、陈醋、胡椒粉、香油调味;
搅拌均匀,一道美味的苜蓿凉菜就做好了!吃起来爽口清脾,别有风味,草头的汁液,比其它蔬菜更清凉可口。
苜蓿的嫩叶,是我们理想的蔬菜,因为极富营养,在绿叶蔬菜中,它的维他命K的含量最高,特别是维他命A含量和胡萝卜相差极微,维他命C超过白萝卜二三倍以上,这些营养成分都超过菠菜。
苜蓿吃法二:苜蓿疙瘩
首先同凉菜做法前三个步骤一样,将洗净的苜蓿焯水捞出备用;
将土豆洗净切成小块;
土豆下锅焯水,充分烹煮,直至入口即化的程度,捞出备用;
起锅烧水下面,有条件的自制面疙瘩或面叶子,没条件的将挂面一分为三成短面条下入也可。在面叶子快熟时加入焯过水的苜蓿和土豆块;
食盐是苜蓿疙瘩的精华所在,一定要加入比平常食用量稍多的食盐;
搅拌充分后捞出,一道主食苜蓿疙瘩就完成了!配上苜蓿凉菜,实在美味!
苜蓿还有其他多种吃法,如油炒苜蓿、苜蓿饺子等。其中苜蓿饺子是新疆南北地区各族群众普遍喜好的春季美食之一。
苜蓿的花语是希望与幸福。
明年有明年的雪,
明年的雾色,
明年永无休止的阳光,
就像苜蓿一样,
生命旺盛,收割又生,
明年又有数不尽的生机。